《中國青年報》(2014年11月10日06版)
  本報訊(記者袁貽辰)湖北女孩羅艷的職業生涯是從建築工地開始的,“礦三代”商傑畢業後在600米以下的礦井一干就是4年,兩名80後都沒有選擇“高大上”的工作,卻在工地礦井書寫自己的別樣青春。
  日前,第138期“我的中國夢——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勵志教育訪談在京舉行。
  武漢市政建設集團橋梁工程公司青安崗崗長羅艷,兗礦集團濟寧三號煤礦綜掘三區生產一班班長商傑走進中青在線演播廳,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踏進工地,羅艷吃了“不少的苦頭”。從事質檢員工作的她需要詳細記錄相關資料,常常在幾個施工點之間來回跑動。武漢是出了名的火爐,夏天的溫度很高,上工地免不了“被曬得黑黑的”,時間久了,羅艷甚至患上日光性皮炎。
  這個活兒很苦。一旦進入施工就沒有休息日一說,除非遇上雨雪天氣,羅艷才能和同事換著休息一會兒。有一次,施工期趕上春節,務工人員都回家過年了。零下好幾攝氏度的天氣,羅艷拿著安全帽、戴著勞保手套,和同事一起把拆下的東西從路中間移到路兩邊,這其中包括一根8米長的鋼架。活幹完了,羅艷的背心也全濕了。
  兩個工程結束後,親戚正好到武漢度假,路上經過了羅艷參建的三環線關山一路立交橋工程。在車上,羅艷細細跟親戚講了施工的點滴故事,看著對方投來的贊賞神情,羅艷覺得“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是那時,她找到了一種歸宿感,也多了沉甸甸的責任感。“慢慢地越來越喜歡這個行業,我就把心靜下來、定下來了。”
  和羅艷一樣,礦工商傑剛步入職場時也波折不斷。剛參加工作一兩個月,他發現這個工作勞動強度太大,幾乎每天,擔任綜掘機司機的他都要在600米下的礦井里起吊、抬放重達三十幾斤的錨桿,反覆的高強度工作下,商傑一天至少工作10個小時。在井下工作久了,常年見不到太陽,他還起了濕疹。
  就在“差一點就要放棄”的時候,帶他的師傅說,“小伙子,咱既然乾這個工作,既來之則安之,咱得讓別人瞧得起!”商傑覺得,自己這個80後骨子裡的倔強和堅持被喚醒了。他開始向老工人請教,學習打錨桿機、綜掘機技術等。
  工作僅一年出頭,商傑就被任命為濟寧三號煤礦綜掘三區生產一班班長。後來礦上組織青工技術比武,他拿了第一名。礦里好些三四十歲的老礦工都議論,“這個小伙子還挺厲害!”
  4年過去,商傑已下定決心“扎根”在井下,“有人說青春就像一條河流,有的流向大海,有的流向乾涸的河床。我希望我的夢想流向600米的井下,同我們開拓的巷道一起延伸。”  (原標題:在工地礦井書寫別樣青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j73ujbd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